培训资讯
赶考路上续写新时代政协答卷——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太行山麓的滹沱河畔,西柏坡的松柏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愈发苍翠。这片承载着"两个务必"精神的热土,正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履职能力提升的红色课堂。 当"人民政协从这里走来"的历史回响与"十五五"规划的壮阔征程交织,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以红色教育为笔,书写着新时代政协委员的履职答卷。
一、红色基因滋养履职初心
在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斑驳的土墙前,委员们透过军委作战室的煤油灯,触摸到"一部电话指挥三大战役"的智慧密码;李家庄统战部旧址的防空洞里,1948年《五一口号》的宣言声仍在回响,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从这里奠基。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委员们深刻理解:西柏坡精神不仅是历史记忆,更是新时代政协工作的精神坐标。正如鄂州市政协副主席张波涛所言:"选择西柏坡开展培训,就是要让委员在革命圣地叩问初心,在历史现场把握政协性质定位。"

培训创新采用"三维教学模式":在理论课堂研读《西柏坡精神与新时代政协工作》,在情景剧场还原"进京赶考"的历史场景,在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对比"未来之城"的蓝图与西柏坡的土房。这种时空对话让委员们真切体会到,从"两个务必"到"千年大计",变的是技术手段,不变的是为民初心。金堂县政协副主席颜仁福的动员讲话道出真谛:"要把握‘赶考’精神的时代内涵,在‘十五五’规划实施中彰显政协担当。"
二、现场教学锤炼履职本领
培训线路精心设计为"精神寻根-制度溯源-实践创新"三部曲。在西柏坡纪念馆,委员们通过全息影像重温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场景;在冉庄地道战遗址,体验"人民战争"的智慧结晶;在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感受"未来之城"的规划理念。这种跨越时空的现场教学,让委员们既触摸到红色政权的历史温度,又感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脉搏。

李家庄统战部旧址的"山潮海潮人来潮"展陈,生动再现了民主人士北上共商国是的场景。委员们在此开展"如何当好新时代政协人"主题研讨,形成共识:要继承"五一口号"精神,在"十五五"规划实施中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蒲江县政协主席陈鑫的总结颇具代表性:"通过系统培训,委员们深刻认识到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增强了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时代征程彰显政协担当
当"十五五"规划的号角吹响,西柏坡培训成果正在转化为履职动能。委员们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形成三大履职方向:在科技创新领域,借鉴西柏坡"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开拓精神,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调研;在民生改善方面,传承"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推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在生态保护上,发扬"两个务必"的艰苦奋斗作风,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站在"十五五"规划的历史起点,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红色课堂仍在延伸。委员们带着"赶考"的清醒和"答卷"的自信,正将西柏坡精神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正如沅江市政协孙超委员的感悟:"从西柏坡的土房到雄安的智慧城市,变的是一代代人的奋斗方式,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政协人必将继续书写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履职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