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方案

红色教育

培训咨询

电话:0311-80761606

手机:13582612718
王老师(微信同号)

手机:13731188192
张老师(微信同号)

Q Q:84136144(王老师)

邮件:84136144@qq.com


培训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庄祥泰路66号

培训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西柏坡基地 » 培训资讯

传承西柏坡精神 淬炼新时代骨干——西柏坡实践培训纪实

分享: 作者:

西柏坡红色教育



七月的华北大地骄阳似火,哈尔滨高校人文社科学部师生走进西柏坡干部学院,在这片孕育新中国曙光的红色热土上,通过"推独轮车送军粮""勇过铁索桥"等沉浸式教学,深刻体悟"两个务必"的永恒价值。从西柏坡纪念馆到北庄革命旧址,从冉庄地道战遗址到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最后延伸至雄安新区与正定古城,这条红色教育路线宛如一部立体党史教科书,让新时代青年在行走中触摸精神丰碑。


一、独轮车里的精神密码

西柏坡干部学院


"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体验教学中,学员们推着满载粮食的独轮车行走在崎岖山道,汗水浸透的不仅是衣衫,更是对"小米加步枪"革命岁月的具象认知。西柏坡干部学院的带班老师现场讲授:"当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这让我们深刻理解群众路线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一根扁担两个筐"的鱼水情深。通过还原历史场景的红色教育,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变得可触可感,廉洁奉公的警示钟时刻长鸣。


二、铁索桥上的初心淬炼


站在模拟铁索桥前,摇晃的木板与奔腾的河水构成震撼的教学课堂。当学员们两两结对相互扶持通过时,当年解放军"强渡大渡河"的壮烈场景仿佛穿越时空。西柏坡红色教育教官指出:"这座桥考验的不仅是胆量,更是团队信任与使命担当"。在冉庄地道战遗址的狭窄巷道里匍匐前进,在白洋淀芦苇荡中追寻雁翎队足迹,这些特色教学项目用身体记忆替代说教,让"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深植骨髓。


三、新时代的赶考答卷


站在雄安新区规划馆的沙盘前,对比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的土坯房,学员们清晰看到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传承。在正定古城聆听总书记当年"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理念的实践故事,更深刻领会"赶考"命题的当代内涵。西柏坡干部学院的结业研讨会上,有学员动情说道:"触摸过老一辈革命家睡过的门板、用过的煤油灯,才懂得今天会议室里的每张图纸都承载着为民初心。"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正是红色教育最珍贵的收获。


如今,"西柏坡精神"已通过西柏坡红色教育的创新传播,化作新时代青年骨子里的精神基因。当我们把独轮车上的感悟转化为科研攻关的韧劲,将铁索桥上的协作延伸至学术团队的共建,便是对革命传统最好的传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西柏坡干部学院这场行走的红色课堂启示我们:赶考永远在路上,而答案永远写在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作者: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杜老师)

 


课程咨询

  • 王老师

    扫码微信定制课程

  • 0311-80761606
  • 13582612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