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讯

近日,来自全省工会系统的中层业务骨干,齐聚革命圣地西柏坡,参加了由省总工会组织、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的专项能力提升培训班。此次培训旨在通过深入的西柏坡红色教育,重温“赶考”精神,汲取奋进力量,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的新时代工会干部队伍,为开创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人才基础。
一、 寻根铸魂:在革命圣地汲取精神滋养
西柏坡,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小村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不朽丰碑。它是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也是“两个务必”的诞生地和“进京赶考”的出发地。选择在此地进行西柏坡干部培训,寓意深远,旨在引导工会骨干们从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中,深刻感悟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
开班仪式上,省总工会领导强调,工会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工会干部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希望通过此次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系统学习,大家能深刻领会西柏坡精神的时代内涵,将其转化为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 沉浸教学:红色故事叩问初心使命
培训摒弃了简单的理论灌输,采用了专题教学、现场体验、情景模拟、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在中共中央旧址、七届二中全会会址、西柏坡纪念馆等地,学员们通过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一段段详实史料,系统了解了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
一堂特别的现场教学中,培训教师动情地讲述了“一碟花生米”的故事。1948年秋,三大战役激战正酣,时任中央工委书记的刘少奇同志日夜操劳,工作异常繁忙。炊事员见他日渐消瘦,心疼不已,便想方设法弄来了一小碟花生米,想在晚饭时给他增加一点营养。刘少奇发现后,严肃地询问来源,得知是炊事员用个人津贴购买后,依然坚决推辞。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条件依然艰苦,前线的战士们还在流血牺牲,全国人民都在节衣缩食支援前线,我们后方机关的人员,没有任何理由搞特殊。这碟花生米,今天不能我一个人吃,要留到明天掺到大家的菜里,让大家都尝尝。”这碟最终被共享的花生米,生动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严格自律的崇高风范。
这个故事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学员。一位来自地方产业工会的部长感慨道:“这不仅仅是关于节俭的故事,更是关于平等、自律和与群众血肉相连的深刻诠释。作为工会干部,我们直接服务广大职工群众,更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任何时刻都不能脱离职工群众,必须坚持廉洁奉公,维护好工会组织在职工心中的良好形象。”
三、 学思践悟:赋能工会主业创新发展
此次西柏坡干部培训紧密结合工会工作实际,设置了工会改革创新、基层组织建设、职工权益维护、智慧工会建设等专题课程。学员们围绕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工会政治责任、基本职责,如何有效破解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难题等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在西柏坡精神的感召下,大家进一步明确了方向:一是要弘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等方面挺身而出、履职尽责;二是要牢记“两个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密切联系职工,倾听他们的呼声,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三是要秉持“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原则,最大范围地把包括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凝聚起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四、 砥砺前行:走好新时代工会“赶考”路
结业典礼上,学员们一致认为,这次西柏坡红色教育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党性锤炼,也是一次高效的能力充电。大家纷纷表示,返回工作岗位后,一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把西柏坡精神融入血脉、见诸行动。
要以“赶考”的心态,积极应对工会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新要求,深入研究谋划服务大局、服务职工的实招硬招,扎根于广大职工之中,做职工群众最可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
此次在西柏坡干部培训学院的成功实践,标志着省总工会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这支经过革命精神淬炼的业务骨干队伍,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过硬的本领,团结带领全省广大职工,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省域篇章中,贡献工会组织的智慧和力量,努力交出无愧于时代和职工的优异答卷。
(作者:陈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