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资讯
土地改革与安全生产的纪律共性——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跨界启示

一、西柏坡:纪律建设的红色摇篮
作为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型的关键历程。1947年全国土地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国土地法大纲》,不仅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更以"耕者有其田"的刚性政策彰显了党的纪律性与执行力。当前,在西柏坡干部培训中重温这段历史,能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的论断——土地改革的成功,正是依靠严明的组织纪律保障了政策落地。
在正定考察期间,学员们通过习近平同志早年主政正定时"骑车下乡""拒建办公楼"的廉政故事,切身感受领导干部"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纪律传统。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照教学,正是西柏坡党性教育的独特价值所在。
二、新时代纪律建设的实践路径
白洋淀与雄安新区的现场教学,构建起"传统革命精神—当代创新发展"的认知链条。在雁翎队纪念馆,抗日军民"芦苇荡里守纪律"的作风,与雄安新区建设中"规划即法"的纪律意识形成呼应。冉庄地道战遗址则启示我们:党的战斗力源于"令行禁止"的纪律基因,这与油田化工行业"安全生产零容忍"的纪律要求高度契合。
专题授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
1. 政治纪律是根本纪律,要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 制度执行是关键环节,防止"破窗效应"
3. "四种形态"是重要抓手,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这些要求与《中国土地法大纲》时期"分配土地必须经贫农团讨论"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一脉相承。
三、锻造新时代能源铁军的纪律保障
通过五地联动的沉浸式教学,油田化工班干部需实现三个转化:
1.将西柏坡"两个务必"转化为防范"围猎"的纪律定力
2.将土地改革中的群众工作法转化为安全生产监督的纪律智慧
3.将雄安新区的规划纪律转化为企业标准化管理的执行范式
在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的结业仪式上,学员们庄严承诺: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把纪律建设贯穿于油气田开发、化工安全生产全过程,让铁纪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作者:西柏坡红色教育基地杜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