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方案

红色教育

培训咨询

电话:0311-80761606

手机:13582612718
王老师(微信同号)

手机:13731188192
张老师(微信同号)

Q Q:84136144(王老师)

邮件:84136144@qq.com


培训基地

1、革命圣地西柏坡

2、石家庄祥泰路66号

红色文化
您现在的位置:西柏坡基地 » 红色文化

用西柏坡精神为当代大学生“塑心”

分享: 作者:

育人的目的是丰富、净化、提升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以使他们成长为健康、积极、充盈的个人和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因此,“塑心”乃教育之本。我国有着深远的“塑心”传统,无论是孔子“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还是孟子“养浩然之气”,抑或是荀子一日三省其身,都是基于“塑心”而成于心灵之健全、精神之饱满,其目的都是以修身、齐家为基础,进而实现治国平天下之社会责任。当然,“塑心”工程并不容易,更有如何实践的问题。儒家所提倡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以及“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都可谓“塑心”工程的实践方案,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总结。

每个历史时期、不同社会发展阶段,都会着力思考如何为时代和社会塑造人的问题,也无不将实践“塑心”工程作为一项根本性的工作。那当今大学生需要具备怎样的精神品质呢?教育者应该以何种精神为借鉴,引导大学生的心灵成长呢?石家庄学院杨凤勇教授等合著的《西柏坡精神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8月出版),就是结合当下时代和社会,探寻为当代大学生“塑心”途径的一个颇具启发意义的研究方案。

杨凤勇教授等人长期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直接面对当下的大学生,对大学生复杂的精神世界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也更深知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难度,深知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其水准的难度。但是,他们还是不畏其难,对这项工程做了大胆的尝试,这就是《西柏坡精神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研究》这部著作思考的起点。

该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基本概念的把握和厘清。如关于西柏坡精神、大学文化这两个核心概念的界定,对于西柏坡精神特质的概括,对于我国当下大学文化建设状态的描述以及对于西柏坡精神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理论分析等等,作者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概念的有效梳理和清晰界定,一方面为理论的展开和实践方案的产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这一细密的考察梳理中,更闪烁着某些思想的光亮。如作者将西柏坡精神概括为“自信、果敢、自省、图强”,认为这既与延安时期的“信念、勇敢、反省、图存”的精神一脉相承,又是延安精神的飞跃和发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几岁的年轻小伙子,而是一个大人了”。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而从年轻的小伙子走向大人,不也正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青春任务么,“自信、果敢、自省、图强”,不也正是他们成长中最为需要的精神么?所以,这一部分的清晰阐释和界定,实际上为作者将西柏坡精神引入大学文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逻辑基础。

该书第二部分是对于不同的时代特色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融合的历史经验探讨。作者追溯了西柏坡时期在西柏坡精神引领下马列学院、华北军政大学、华北大学等三所大学的办学过程,印证了西柏坡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可行性;作者还总结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相融合的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放眼国际视野,勾勒出海德堡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对不同特色文化精神的吸纳。

在充分的例证和层层分析后,著作进入第三部分,即是如何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大学文化建设的方法探讨。这部分是重点,亦是难点。但是,我们看到本书将西柏坡精神层层渗透、融入到大学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融入到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各个过程,融入到推动整个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最终目的,提出的方案清晰、明确,引人思考。

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心里颇多感慨:将西柏坡精神引入大学文化建设之中,以寻找提升大学文化建设水平的方案,以求索丰富当代大学生精神世界的路径,以探求发扬优秀革命传统之可能,这是一项关乎当代大学生精神、灵魂的课题,是提升心灵、境界的思考,绝非一项容易的工作。细读全书,深感作者思考之系统与缜密,而其所探讨出来的方案,确实具有可借鉴的应用价值和可操作的现实意义。

课程咨询

  • 王老师

    扫码微信定制课程

  • 0311-80761606
  • 13582612718